磨床主要改造簡介:機床原有垂直進給、前后進給是由手搖進給和快速電動進給兩部分組成,通過T牙絲桿副、滾珠框導軌、蝸輪蝸桿副、交換齒輪、交流電動機和手輪實現的。其結構非常繁瑣,數控化改造后,手搖機構去除,將T牙絲桿副改換成我公司生產的滾珠絲桿副,將原有的快速進給交流電動機更換成交流伺服電動機, 并重新制作了與電動機匹配的蝸輪蝸桿箱,實現垂直進給、定位和自鎖,手動進給可以通過數控系統手脈進行,通過打表測量, 目前兩軸的定位精度和重復定位精度都分別不大于0.006mm和0.005mm。
2. 原有液壓系統工作臺運動描述及參數:原有液壓系統是老式平面磨床標配的液壓系統, 多年前PLC技術或者是數控技術發展的不是很成熟,這樣的系統采用的是液動模式,特別是工作臺往復運動,換向很不穩定,沖擊力大。配置了一臺功率為4kW、轉速為2 900r/min、流量為90L/min 的螺桿泵, 螺桿泵將油從油箱里抽出,經過網式濾油器2,通過溢流閥18調整其壓力(1.2~ 1.5MPa)后進入開停調速閥17、換向閥7再進入到液壓缸的左右腔, 帶著工作臺左右運動, 如圖1所示。油管內徑為42mm, 液壓缸直徑為63mm,活塞桿直徑為35mm,液壓缸的有效面積為:(31.5×31.5-17.5×17.5) ×3.14=2 154mm2,整個液壓缸長度為2 200mm, 理論最大速
度V=Q/S=90 000/(31.5×31.5- 17.5×17.5)×3.14=4 180cm/min =41.8m/min。設備的正常工作速度在20m/min,應該說原有配置是比較富裕的。
3.磨床改造后的液壓系統功能及參數電液技術的加速融合。微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液壓技術的進步注入了新活力,液壓器件是機電一體化的重要接口器件, 我們將其液壓系統改為目前廣泛使用的外電液換向結構及電液比例調速方式。液壓系統除液壓缸與活塞桿之外, 其余全部更換,滿足了平面磨床精磨時工作臺運動換向輕松、平穩性好、精度高和可靠性好的要求。
電液換向電液閥 由一只二通常開電磁閥、一只二通常閉電磁閥等組合而成,在管道輸送介質過程中,當需要開啟閥門時, 由計算機發出閥門開啟信號, 常開電磁閥通電( 關閉),同時常閉電磁閥通電(開啟)。這時,由上游通向主閥膜片上的腔室通道被截止,主閥膜片上腔室通向下游的通道被導通。此時,膜片下部的壓力高于上部壓力,主閥膜片上的腔室的介質通過常閉電磁閥通道排向下游管道,主閥被打開。壓力油通過主閥進入液壓缸,反之亦然。
【本文標簽】 磨床液壓系統改造后的參數
【責任編輯】